郵輪建造難點在于“船文化”
2013-12-01 21:47:20 來源:中國旅游新聞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豪華郵輪作為一種高附加值船型,其研發和建造技術長期以來集中在意大利、德國、芬蘭、法國少數幾個國家,但隨著全球郵輪旅游市場的東移,勢必會催生郵輪制造業在中國萌芽。在日前舉行的第八屆郵輪產業發展大會上,國家工信部軍民結合司副司長曹志恒表示,中國要形成完整郵輪建造能力尚需時日。“現代郵輪建造,其難點不在船舶本身,船廠建造的不是‘船’,而是‘文化’。”
據了解,現代郵輪由“交通型”轉向“旅游休閑型”以后,就變成了“海上移動的度假村”,而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了。曹志恒認為,這使得造船模式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幾十年前,船廠負責郵輪建造的所有工程項目,包括設計、建造、裝潢等。如今,郵輪建造正在轉向把內裝設計、艙室模塊制造、裝飾裝修等分解到不同企業的新興模式。也就是說,船廠基本上是‘造殼’,船廠只是提供一個空間,提供生產的基本條件如水、電、氣等,讓眾多專業公司分工負責,靠合同協調,共同完成這項系統工程。”曹志恒舉例說:“以目前在中國運營的‘海洋航行者號’郵輪為例,其總布置由馬薩船廠集團和皇家加勒比游輪公司共同完成,參與協作的還有瑞典、英國、挪威和美國的十幾家專業公司,研制過程中提出了眾多研究課題,各專業公司按其擅長的領域選擇課題,簽訂工作合同,彼此通力合作,齊頭并進,方能保證整個過程順利進行。”
豪華郵輪的建造具有技術、資金和信息的密集性特點,也對船廠的要求極高,這不僅體現在郵輪的設計與建造能力方面,而且體現在對文化理解、風俗習慣和審美情趣等方面。“其實,豪華郵輪的船體建造并不難,船舶的設計和內部裝飾才是豪華郵輪的核心技術,更需要一流的建筑工藝、文化理念和生活習俗的積淀。”曹志恒說:“中國船廠雖已完成建造僅航行于長江三峽區域的近岸型郵輪以及河湖型郵輪,但中國的海洋郵輪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起碼3-5年以后才能起步。”
曹志恒認為,在郵輪產業發展上,中國可以借鑒日韓經驗。他說:“2008年9月,韓國STX集團成功收購法國阿克爾造船廠(當時世界最大的郵輪制造廠)40.4%的股份,成為其最大的股東并掌握其經營權,同時與法國政府就郵輪制造產業合作達成一致,這充分顯示了韓國進軍郵輪制造業的決心。同樣日本在發展郵輪業初期也是通過投資和并購歐洲大型造船廠來迅速掌握和擁有郵輪制造技術和能力。”
“中國要想進軍世界郵輪建造市場,首先需要對國外豪華郵輪的船型做深入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避免毫無頭緒地盲目摸索。”
在此,曹志恒與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船型 船廠 買賣)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的意見不謀而合。他們都認為中國郵輪制造業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國家工信部作為牽頭部門,政府做什么,船級社做什么,船東做什么,船廠做什么,設計單位做什么,配套廠做什么,科研單位做什么,首先應該進行詳細的產業分工。其次,應將郵輪制造列入我國整個郵輪業規劃之中,使之成為整個行業中的重要一環。然后,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時代,要奮起直追,與歐洲郵輪制造企業合作,站在巨人肩膀上走合作之路是最佳發展之路。爭取實船建造項目帶動,通過項目帶動技術提升,是快速推動中國郵輪整體建造水平的捷徑。